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纪委办新版>>廉政文化>>正文
廉则兴、贪则衰——读“出米岩”“出酒井”故事有感
发布人: 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30日 16:05 浏览次数:[]

来源: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:杨林松

平乐县山水相映,人文荟萃,在众多当地特色传说中,“出米岩”的故事家喻户晓、声名远扬,且具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意义。


“出米岩”,顾名思义就是能出米的岩洞,因为“出米岩”故事的渊源,给远离城邑的蛮荒洞穴增添了许多神奇又独具意义的文化色彩,还有数不尽的历史传说。


“出米岩”的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,最具代表的当属明朝年间几个和尚与出米岩的故事。


相传明朝年间,一位老和尚在出米岩一带化缘,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出米岩,这个岩里的小洞眼每天都会流出来一些米,刚好够他一个人吃,从此他便不再去化缘,在出米岩处定居了。几年后又来了一个和尚,见老和尚不用化缘却银须飘逸、红光满面,感到很奇怪,发现原来是岩里有个神奇的小洞眼每天都会流米出来,而他来了以后这个洞流出来的米更多了些,刚好够两个人吃。后来,这个和尚想把米存起来偷偷拿去卖,又嫌出的米太少,于是便找来工具想把小洞眼凿大,或许是老天对贪婪的人的处罚吧,从此出米洞再无米流出,和尚们再也没有免费的食物,不久后便悄悄离开了。


清朝一诗人闻后为此惋惜,写下《题出米岩》一首,诗云:“岩中穿一孔,玉粒何时涌?饕餮是何人,凿断仙粮种!”该诗强烈地抨击了人性的贪婪,将贪婪的人比喻成上古神话中凶狠贪食的恶兽,可见人性中的贪是何种危害!


俗话说得好:“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”只要欲望得到了激活,撕开了口子,就会愈演愈烈,一发不可收拾。从“出米岩”的故事中,不难看出“贪欲膨胀”危害十足,不仅断送前程,更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现状。领导干部亦是如此,应该严格要求自己、管好自己,不论在什么地方、在哪个岗位上,都要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,在一声声奉承中保持自警,在诱惑面前保持忠贞,莫贪“一杯酒”“一包烟”“一次礼”,真正做到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。


古语有云,“高飞之鸟,死于贪食;深潭之鱼,死于香饵。”由此可见,祸莫大于不知足。领导干部要知道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正常薪资为薪水,薪水如泉水,清澈透明,虽不多但长流;非法谋取的是肥水,肥水如祸水,浑浊肮脏、来势汹涌,如不克制就会冲毁人生堤坝。所以领导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,心怀信念,涵养定力,管束欲望,时刻牢记“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”,即使是再小的好处,不是自己应得的,也绝不拿一分一毫;时刻谨记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的问题,始终做到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,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

“廉一生,洁一生,无愧今生;贪一点,受一点,牢狱不远。”回望治世与乱世的交替,王朝的崛起与衰亡,不难得出“廉则兴、贪则衰”的历史铁律。身为领导干部,更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,时时刻刻做好带头作用,“勿以‘贪’小而为之”,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做务实清廉的引领者。牢固树立“法纪红线不可逾越、法纪底线不可触碰”的理念,努力在行动上争先锋、当模范、带好头。俗话说,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看干部,干部看党员。党员干部唯有常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律己之心,始终不忘“严以修身”,始终恪守廉洁自律,坚持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切实做到为民、务实、清廉,始终严守为官从政底线,才能有效增强执政公信力,赢得群众信任,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。


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,作好表率,思想防线不能松,带头接受监督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永葆公仆本色,始终把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重托,倾注在本职工作中,把握自己、管住自己、走好人生路。(平乐县纪委监委)



下一条:八桂古代清官廉吏│屠楷:慧眼识才 恭简一生

关闭